成都市的市花(成都市花芙蓉花简介)
一、成都的市花是什么花
在1983年芙蓉花被正式命名为成都市的市花,因此成都市又名芙蓉城,简称为蓉,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温江的芙蓉花,并且在当地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芙蓉花。
芙蓉花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忌干旱,耐水湿。对土壤要求不高,瘠薄土地亦可生长。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于枝端叶腋间单生。木芙蓉还是成都市市花,其花语为纤细之美,贞操,纯洁。
采用打孔施肥,即在树冠附近均匀打孔施入。花前肥在开始开花之际施入尿素加适当磷肥,每株约撒0.5kg,撒在树冠根部,然后浇水,可使花色更加艳丽。
芙蓉在春季萌芽期需满足其水分需求,特别是在北方旱季,需经常灌水。在湖南地区炎夏季节应多浇水,以保持湿润,水源困难的地方可用稻草覆盖,保湿效果良好。
随着气温的降低,入秋后适量减少水分,一般在花蕾透色时应适当控水,以控制其叶片生长,使养分集中在花朵上。湖南露地栽培的芙蓉管理粗放,因为自然的降水规律与其生长需水大致吻合,除盛夏季节,其他时间基本能满足其水分需要。
采用盆栽的荚蓉宜选用较大的瓷盆或素烧盆,盆土要求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好,生长季节要有足够的水分。冬季移至背风向阳处即可保证其充分休眠。
芙蓉性畏寒,喜阳光,寒冷地区应选背风向阳处栽植,过分荫蔽则生长缓慢,枝条细长,影响花芽分化。盛夏宜略加遮荫。秋季孕蕾开花期需充足的光照,如此时光照不足,加之阴雨连绵,易引起落花落蕾。
二、成都市的市花是什么
1、1983年,芙蓉花被正式命名为成都市市花。
2、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喜赏名花,偏爱芙蓉,下令在都城成都的城墙上遍植芙蓉树,并派专人护理。后人继承此俗,遍地栽植芙蓉树,每到秋季,芙蓉花开,满城锦绣,花香四溢,成都因此得名"芙蓉城"。芙蓉现为成都市市花。
3、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有妃子名“花蕊夫人”。孟昶为讨爱妃欢心,就命百姓在城苑上下遍植芙蓉树。自此,四十里如锦的成都有了“芙蓉城”的美称。后人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所以芙蓉花又被称为“爱情花”。
4、据说在成都初建城时,地基不稳,屡建屡塌,后来有一神龟,引路建成此城,而神龟指引的路线好似一朵芙蓉花,蓉城乃由此而生。
5、成都唐代才女薛涛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成了色彩绚丽又精致的“薛涛笺”,写下了“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等优美诗词流传千古。
6、四十里城名赐锦,当年曾说种芙蓉素灵失律诈风流,强把芳菲半载偷。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谢莲色淡争堪种,陶菊香秾亦合羞。谁道金风能肃物,因何厚薄不相侔。
7、芙蓉从来就是诗人们,尤其是生长于蜀地的诗人们乐于歌咏的对象。从“四十里城名赐锦,当年曾说种芙蓉”,到“抱城十里绿阴长,半种芙蓉半种桑”,都向我们描述着那个连呼吸都带着芙蓉花香的成都。
三、成都的市花是什么
1、芙蓉原产于我国,四川、云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均有分布,而以成都一带栽培最多,历史悠久,蜀后主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称,简称“蓉城”或“蓉”。芙蓉现为成都市市花。自唐代始,湖南湘江一带亦种植木芙蓉,繁花似锦,光辉灿烂,唐末诗人谭用之选赞曰:“秋风万里芙蓉国。”从此,湖南省便有“芙蓉国”之雅称。
2、原产我国黄河流域及华东、华南各地,其花或白或粉或赤,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称,又因其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木芙蓉开的花一日三变,故又名“三变花”。其花晚秋始开,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因而又名“拒霜花”。芙蓉花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喜阳光,适应性较强。
3、芙蓉花大色丽,为我国久经栽培的园林观赏植物。
4、花蕾渐生渐开至晚秋前后,花期才基本结束。因而有诗说其是“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由于花大而色丽,我国自古以来多在庭园栽植,可孤植、丛植于墙边、路旁、厅前等处。特别宜于配植水滨,开花时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娆,所以《长物志》云:“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