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沈从文课文(腊八粥这一课的生字)

腊八粥沈从文课文(腊八粥这一课的生字)

腊八粥文章的出处

出自冰心。

在冰心关于故乡、童年的若干散文中,《腊八粥》尤显特别的是它并非一篇纯粹的忆旧文字。自然,作者也用“满蕴着温柔”的委婉尽意的笔致,抒写着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

然而,在这篇散文中,拨动读者心弦的,并不限于往事的回忆;孩子们那“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来得更直接,更强烈,更具肃穆与天真的感人的力量!事实上,《腊八粥》正是冰心纪念周总理逝世三周年的精心之作。

在此之前,她也曾“笔与泪俱”地写下悼念周总理的文稿。《腊八粥》则以孩子们纪念周爷爷的独特的角度,抒写人民对自己的好总理的敬仰、爱戴与怀念之情。

腊八粥选自沈从文的哪部小说

《腊八粥》课文选自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前半部分。

《腊八粥》为沈从文作品集,以“成长”为主题,精选沈从文作品中与童年生活、湘西回忆等内容有关的散文和小说,其中《腊八粥》入选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书里不仅有对湘西风物的描绘,还包含有沈从文在成长过程中对读书、生活、人情等方面的感悟。沈从文的语言单纯而厚实,质朴而传神,字里行间充盈着少年的天真感,读之生动有趣。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曾在北京大学旁听,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87年、1988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等。

腊八粥沈从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课文主要写了腊八这一天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

《腊八粥》一课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家庭亲情的眷念。

六年级课文腊八粥是什么体裁

这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念,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