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古诗原文(登乐游原还是乐游原)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登乐游原还是乐游原)

登乐游原全诗译文

登乐游原的全诗译文是:傍晚时心情不快,我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一、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二、注释:

(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2)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

(3)古原:指乐游原。

(4)近:快要。

三、作品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乐游原,登高望远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的画面。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李清照的《登乐游原》一诗原文是什么

原文:《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独自驾车登上乐游原,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因为心情不舒畅。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表达了诗人对欣赏到美好事物的开心以及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悲伤,抒发了诗人的一种矛盾的心理。

登乐游原古诗及意思解释

关于登乐游原古诗及意思解释内容如下:

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译文: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赏析: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千百年来,此两种观念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

傍晚时分我心情抑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

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

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幼时读李商隐这首《乐游原》,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却不知为何。现在回头想想,应当是因诗的意象使内心产生共鸣,从而由内至外心生出一种孤傲、寂寞、寥落之感,但是内心又还有所向,有所托。总而言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这仅是我个人的看法,而一些专家品读此诗时,

则是说从诗中看到了灰色的朦胧,看到了逐渐黯淡的夕阳。不知李商隐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还是在哀叹唐王朝的`日暮途穷。由此得出的商隐诗境显然低沉了许多,既没有初唐时代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时那样雄浑慷慨而又意气风发,也没有杜甫“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顿挫和悲凉…

但我仍是觉得诗中又隐隐留下了美丽的向往与希望的影子。难道此诗尽可使心境不同的读者读出不同的感情吗?若是如此,真可算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了!无怪周汝昌先生赏这首诗时动情地说:“你看,这无边无际、

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