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工业特点(德国汽车以什么著称)

德国汽车工业特点(德国汽车以什么著称)

德国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1、传统工业区诸如鲁尔区一带,以钢铁,煤炭工业等重工业为主,著名工业城市如多特蒙德,盖尔森基兴等,但鲁尔工业区曾经因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出现衰落,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治理环境污染,采用新能源,重现鲁尔雄风!

2、新兴工业区以慕尼黑为首的南部工业区发展迅猛,以航天,微电子等工业为主。

3、北部工业区如不莱梅,汉堡,柏林等,不莱梅和汉堡临近海洋,故海洋工业发展前景远大。

4、德国汽车工业发达,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奔驰总部在西南的斯图加特,宝马总部在南部的慕尼黑,大众总部在中北部的沃尔夫斯堡。

5、德国城市以中小城市为主,分布较为分散,小型工业区分布较多,大型历史悠久的工业区就属鲁尔区最有名。

6、近年来德国的工业有往西北部迁移的趋势,原因有靠近鲁尔区能源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靠近荷兰比利时市场广阔,沿海便于运输。

德国汽车有什么特点

无论什么样的车都是由人制造的,或者说是由人造的机械制造的,因此,就如同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一样,车也是有个性的。一直以来,根据文化背景、民族风格、地域环境、设计理念、制造工艺等因素,人们习惯把轿车分为美国、欧洲、日本三大流派。自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在机械技术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沿,这个特点也很明显地体现在汽车工业上。欧洲车的共同特点是机械性能卓越,造型优美。在设计风格上,则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豪华尊贵的英国车、浪漫不羁的法国车、动感十足的意大利车、安全环保的瑞典车等,而其中,以奔驰、宝马、奥迪等为代表的德国车则以大方气派、刚劲沉稳、工艺精良在欧洲流派中处于领先位置。

德国车引领百年汽车潮流

有人说,德国车质量稳定,技术领先是源于日耳曼民族作风严谨、一丝不苟的民族特质。此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仅如此,更可贵的是,在汽车制造领域,德国人并没有把这种严谨演变成墨守成规。事实上,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新技术的应用,德国车现在已经成为引领世界轿车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当年,奔驰E系列的四个圆形头灯设计,在全球汽车设计界掀起一股复古风,引得众多品牌纷纷效仿。这一代的奥迪A6虽已推出多年,但其大胆、前卫的的弧线造型,时至今日仍有新意。新一代的宝马5系刚刚推出,给人的感觉是,宝马已经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对线条美和肌肉感造型时代的追求。而大到全铝车身、主被动安全系统,小到7速自动变速箱、后视镜上的转向灯等,德国三大品牌在汽车新技术上的研发和应用,对全球汽车工业的贡献更是数不胜数。

一个具有普遍性质的现象是,德国三大品牌奔驰、宝马、奥迪的各个级别车型在其所属的细分市场中,始终处于一个“终极标靶”的位置,追赶、超越或者是避其锋芒成为其他品牌或明或暗的目标。而德国三大品牌互相之间的“较劲”,无形中又一步步把“标靶”向更高、更远、更强的境地推进。

精致从普通德系车开始

“开车时轧到一块小石头,德国人追求的是要让车主知道,到底是自己的那一条轮胎轧上去的。”有人曾这样形容德国车的清晰路感。虽然这个形容带有玩笑的性质,但德国车对操纵性和驾驶乐趣的注重由此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在这个前提下,德国三大品牌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就是为什么有“坐奔驰、开宝马”的俗语了。奔驰的高舒适性、宝马的极致驾驶乐趣以及奥迪长久以来希望在舒适和驾驶乐趣中寻找一种平衡的努力,构成了德国车卓尔不群的特质。

然而,奔驰、宝马虽好,但高昂的售价使其在现阶段的中国,仍只能属于少数先富起来的人,即便是已经在国内生产的奥迪,也不是普通中国人所能享受到的。不过,这并不妨碍中国消费者对德国车的偏爱,因为除了三大品牌,毕竟还有“VW”这样的大众化的德国车可供选择。当桑塔纳、捷达的身影仍充斥在国内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时,宝来、POLO/car.shtml target=_blank>波罗、高尔、高尔夫等又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架势蜂拥而至。“把普通轿车造得像高级轿车一样精致”是德国大众想要留给消费者的品牌印象。得益于较早进入中国合资生产,大众品牌为自己、为德系车在中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是无庸置疑的。

这两年,虽然中国轿车市场上新车型层出不穷,德系合资车“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经结束,但无论如何,在此前已经建立起来的深厚的群众基础上,德系车未来仍会是中国轿车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但到底能受欢迎到什么程度,还要看德国人及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们的努力了。(魏诘欣鸪)

相关链接

德系车与其他车系的不同

德国车最突出的特点是高速稳定性很好。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习惯有关,原来德国是不限速的,现在限速的速度也比较高。奔驰、宝马均是高速很好的车。德国车就是高速好,包括捷达,当年有位朋友,第一批5阀捷达王,曾经180、190跑长途。确确实实好。

德国车另一特点是比较严谨,开起来不会有突出的缺点,如特别飘、特别软等。相对来说美国车大,重,悬挂较软。德国车比较紧凑,悬挂要硬些,强调运动感,手动挡车多,很多欧洲人不会开自动挡的车。美国人很喜欢自动挡,喜欢大车,软软的悬挂,像船一样。日本车由于是经济挂帅,在设计时严格按照成本节约原则,能少一寸绝不多一寸,能用窄胎绝不用宽胎,大部分材料的耐用度均设计的差不多。当然这只是相对的,也是很经济的做法。但日本车综合来说,高速性就比德国车差。韩国车没什么特点,到处抓别国车的东西,高速不如德国车、美国车,操控不如日本车,逐渐形成了高配置低价格,性能可以的特点。一般的正常驾驶足够用。法国车浪漫,造型好,但在小细节上有些不太计较,认为门什么的有点问题、哪有点小响动不是毛病,与法国人的浪漫性格有关。

德国车的特点是什么

德国工程师的血液中有一种“追求完美”的传统。

谈到欧洲汽车工业的主流,德国汽车,不能忽略的就是中北欧国家传统的“工程师文化”,德国、瑞典、芬兰、荷兰、挪威等国都有很明显的这个特点。具体而言,就是工程师在全社会受到非常高的尊重,在企业中有着毋庸置疑的主导权。德国汽车企业的CEO绝大部分是工程师出身(博士众多),相比之下,美国或者日本的汽车企业的CEO大部分是做商务的出身(有MBA背景的居多)。

不要小看这个区别,这种区别并不仅仅局限于CEO这个级别,而是至上而下贯穿了整个企业。说得极端一点,就是德国汽车企业工程师说了算,美日汽车企业是销售和市场说了算。工程师性格的一大特点就是“技术导向”,就是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不容易妥协。而且,德国工程师的血液中有一种“追求完美”的传统。这也就是为什么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出在德国的原因,很多时候,高端品牌失去了对于技术的执着就会迷失自己。反映到汽车设计理念上,就是德国(欧洲)汽车基于欧洲本土情况设计,这本没错,人口超过3亿的欧洲市场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了。但是,在输出到欧洲以外市场的时候,德国汽车拒绝做出改变,因为,对“完美技术”的改变是工程师们不能容忍的(在中国,这个情况略有不同)。

因此,我们几乎见不到德国汽车在欧洲以外的任何针对当地市场的本土化改变高尔夫,在德国销售的款式的和出口到韩国的一模一样;你在美国见到的POLO和在中国见到的,也没什么区别。德国人在内心认为自己设计的车子是世界车,适用于全球市场,无需做出改变。事实真的如此么?对于奔驰、宝马、奥迪来说,坚持设计上的全球一致性是绝对正确的,因为买这些车的人,本来买的就是一个基因、一个血统,改了就变味了、没人要了。但是对于大众、斯柯达、菲亚特乃至于标致、雷诺这些定位在中端到低端的欧洲品牌来说,坚持这种设计上的全球一致性是正确的么?看看他们在欧洲之外的销量就可以说明一切了,无论是在北美还是亚洲,它们都全面不敌日本车。(在这里,中国市场又是一个例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