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林十念法(佛号十念法念诵60分钟)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胡小林十念法的一些知识点,和佛号十念法念诵60分钟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十念法,请胡小林将自己每天念佛录音公开,利益众生,阿弥陀佛!
十念法,即印光法师慈悲为末法众生开示的十念计数法.
此法含有天台之止观摄心妙用.
在《增广印光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中解释该法云:“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印光法师称十念记数法是制心的妙法,在《复高邵麟居士书四》中法师指出:“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并认为该方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
2.十念计数法详解
印光法师所记述的十念记数法包括了三种记数方式,即一段(一气)念法、二段(二气)念法、三段(三气)念法。
第一种一至十,一段(一气)念法:当您看见下方的佛号时请您口中称念,佛号后括号内的数字则心里默记。
南无阿弥陀佛(1)↓南无阿弥陀佛(2)↓
南无阿弥陀佛(3)↓南无阿弥陀佛(4)↓
南无阿弥陀佛(5)↓南无阿弥陀佛(6)↓
南无阿弥陀佛(7)↓南无阿弥陀佛(8)↓
南无阿弥陀佛(9)↓南无阿弥陀佛(10)↓
如此从(1)至(10),再(1)至(10)周而复始摄心念佛(念得清楚,记得清楚)是为一至十念法。
第二种一至五,分二段(二气)念法:口称佛号,默记数字。
南无阿弥陀佛(1)↓南无阿弥陀佛(2)↓
南无阿弥陀佛(3)↓南无阿弥陀佛(4)↓
南无阿弥陀佛(5)↓南无阿弥陀佛(1)↓
南无阿弥陀佛(2)↓南无阿弥陀佛(3)↓
南无阿弥陀佛(4)↓南无阿弥陀佛(5)↓
如此周而复始从(1)至(5),再从(1)至(5),念得清楚记得清楚,是为二段念法。
第三种三+三+四,分三段(三气)念法:口称佛号,默记数字。
南无阿弥陀佛(1)↓南无阿弥陀佛(2)↓
南无阿弥陀佛(3)↓南无阿弥陀佛(1)↓
南无阿弥陀佛(2)↓南无阿弥陀佛(3)↓
南无阿弥陀佛(1)↓南无阿弥陀佛(2)↓
南无阿弥陀佛(3)↓南无阿弥陀佛(4)↓
如此三三四再三三四,周而复始地专注念佛,是为三段念法。
上述三种念法,无论是哪一种念法,当称念、默记时,如果途中打了妄念,忘了或不晓得念到第几句时,则必须再从第一句称念、默记开始。当念佛者从第一句称至第十句时,则可按一次计数器,或掐一颗念珠,或是心里默记一,这样在一定的时间内(随自己而定),则可以检测出自己每次在固定时间内所持佛号的多寡和摄心专注的程度到底如何了。
祖师这里用一气,二气,三气,其中的气我认为不是一口气,不是呼吸的意思,而是如上文引用的一段,一段的,一气儿的意思.
胡小林讲的什麽样我不知道.难道是和祖师文钞里的不同吗
胡小林老师,我为什么用十念法觉得非常累,求教,阿弥陀佛
念佛十念法很摄心的,众生累世习惯颠倒妄想,突然摄心一处,心不外驰,肯定不会好受的。你以为修行佛法,出离三界是那么容易的?不拿出拼的劲头,求解脱谈何容易。精进修行吧,要学会习惯。修行路上障碍还很多,只有信心坚定的人才能到达终点。鼓足勇气,争取往生有份。
用十念法念佛,呼吸怎么调
看看印光大师的开示就知道了。
十念法原文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印光法师文钞上卷——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十念法白话文
至于念佛,心难得归到一处,应当摄住心神恳切地念,自然能够归一。摄心的方法,首先要做到至诚恳切(有改过之心)。心不至诚,想要摄心是行不通的。既已经做到至诚了,但仍然没做到纯一,应当摄住耳根认真地听佛号。无论是出声念还是心里默念,都必须念从心里起来(非有口无心,心里一定要有佛号,不光是从口出),声从口中发出,音从耳朵听入(每个字都要叫的真切,只有听清楚后,方才可念下一个字)。〖默念虽不动口,但意地之中仍然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听时如在默念时也感觉嘴在动),如此摄心,妄念自然停息了。如果妄念之波仍然涌动,就用十念来记数,则全身心的力量,施于一声佛号之上,虽然欲起妄念,心力无暇顾及。这种摄心念佛的究竟妙法,在以往宏扬净土的人,尚未谈到,是由于当时人的根基还很利,不须如此,便能使心归一的缘故。我因心难制伏,才识得这种方法的妙处,舍弃这种方法不能成就。屡次尝试屡次验证,不是随便主观臆断乱说的,愿和天下后世钝根的人共同学习,令万修万人去啊。
所谓十念记数法,在念佛时,从第一句到第十句,必须念得分明,还须记得分明。到第十句念完,又必须从第一句念到第十句,不可二十、三十地念。一边念一边记,不可以掐念珠(掐念珠易分心神),只凭心记。如果十句一气念下来较困难,也可以分为两口气,即从一到五,从六到十。如果还是觉得费力,可从一到三,从四到六,从七到十分作三口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每个字都要念的清楚,听的清楚)妄念无处落脚,这样一心不乱的境界,时间长了就可以自得了。须知这里所讲的十念,与晨朝的十念,摄妄念的道理则是相同的,而用功却大不一样。晨朝的十念,念完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号数的多少;十念法以一句佛号为一念;晨朝十念只早晨十念即可,如果二十、三十念,则会伤气成病。十念法则是念一句佛,心里知道一句,念十句佛,心里知道十句。从一到十,从一到十,即使每日念数万声,都这样记。不但能去妄念,还最能养神。随快随慢,没有一点停滞防障,从早念到晚,没有不合适的。比起掐珠记数的,所获利益有天大差别。用掐珠法时身体紧张而心神劳动,用十念法则身体放松而心神安定。
但做事的时候,可能难以记数,那么就恳切地一直念。等事做完了,仍然重新摄心记数;于是往来迁徙之心,都跟从于专注一境的佛号中了。大势至菩萨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人我们就不说了,象我们这样的钝根人,放弃这种十念记数的方法,想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太难太难了。又须知晓的是,这种摄心念佛的方法,是即浅即深、即小即大的不思议法。所以应当至诚相信佛所说的话,切莫以自己智慧知见达不到就生出疑惑来,致使多劫以来累积的善根,因为这样生疑而丧失,不能究竟亲自获得实益,才是令人悲哀的。掐珠念佛,只适合于行走和站立两种时候,如静坐养神,因为手要动的缘故,心神不得安定,时间长了就会得病。此十念记数法,行住坐卧,都没有不合适的。躺着的时候不可出声,如果出声,第一是不恭敬,第二是伤气对身体不好,一定要记住。
关于胡小林十念法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