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粘豆包历史(粘豆包面怎么和面)

东北粘豆包历史(粘豆包面怎么和面)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东北粘豆包历史,以及粘豆包面怎么和面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东北人为什么喜欢吃粘豆包

说起粘豆包,东北人最有发言权,每到寒冬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罗做粘豆包,“腊月到,蒸豆包,热气冒,香味飘”,连小孩子都会背诵的歌谣,热气腾腾的粘豆包,软软糯糯,一定要蘸点白砂糖,吃上一次,一辈子都忘不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粘豆包可是孩子们的“珍馐美味”,别看它长得不起眼,土生土长的东北人,都对粘豆包情有独钟,因为我们从小吃到大。

刚记事的时候,是奶奶做给我们吃,后来她岁数大了,就换成妈妈做给我们吃,一个好吃的粘豆包,寓意着女主人贤惠勤劳,来年家道兴旺,家乡的粘豆包,是我童年最珍贵的回忆,现在走进社会,很少能吃到妈妈做粘豆包的味道,只有回家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那真是满满爱的味道,甜在心里。

东北有一句开玩笑的话“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相信大家伙都听过,是著名笑星潘长江,带火了这句口头禅,男女老少的东北人,都对这个小小的粘豆包,情有独钟,当时还没有大米种植,全是用粟米,也就是粘米,把粟米磨成面,用热水烫一下,和好里面包上红豆馅加糖,上锅直到蒸熟。

东北人为什么爱吃粘豆包?依照个人观点,我总结了4个原因,大家帮忙参考一下,到底是不是这样?欢迎多多指教。

1、传统

粘豆包其是满族人的美食,清兵入关时,努尔哈赤挥师南下入主京城,东北的冬天寒冷,而且天气干燥,所吃的主食,就是粘豆包,普通米面的粮食,很容易发硬干燥,而粘豆包软糯锁水的特点,恰恰弥补了这点不足,久而久之,慢慢也就变成了传统。

2、饱腹感强

黏性食物不好消化,大大增强了饱腹感,东北有的地区,每天只吃两顿饭,粘豆包能为身体带来持久的饱腹感,并提供大量能量,还能获取热量,抵御严寒,还有一个原因,这个粘豆包好保存,短时间内不会变质。

3、孩子喜欢吃

很多小伙伴都是吃粘豆包长大的,那时候物资匮乏,几乎吃不到零食,而粘豆包的出现,令所有孩子们心血沸腾,它软糯香甜,黏性十足,还可以光明正大的蘸白糖,吃在嘴里,甜在了心里,大人们也乐意,只要孩子高兴,再苦再累,也要蒸上一大锅,让孩子们好好解馋,对于孩子们来说,只要开始蒸粘豆包,就意味着新年到了。

4、寓意美好

一个个金灿灿的粘豆包,端上桌子来,祭祀上供,就像金元宝一样,尤其在过年的时候,这么喜气的事物谁不爱呢?久而久之,家家户户形成了默契,慢慢地变成了不变的传统。

时至今日,粘豆包依然是很受欢迎的美食,越岁数大了的人越爱吃,软糯香甜东北人的最爱,还有一部分把它当成了乡愁,离开家乡后,再也没能吃上家乡的粘豆包,对于很多人来说,豆包就是意味着母亲的味道。

东北粘豆包的粘豆包的历史

粘豆包是东北人春节期间喜欢吃的一种粘食.用黄米面和小豆馅自制而成。粘豆包最早是供祖先用的祭品,也是满族人出门打猎时的食物。后来,努尔哈赤带兵打仗时.粘豆包就成了冬天里的军粮。可以说,大清国的半壁江山里,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劳。

豆包的历史

豆包是东北人春节期间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黄米面和小豆馅自制而成。

豆包最早是供祖先用的祭品,也是满族人出门打猎时的食物。

后来,努尔哈赤带兵打仗时.豆包就成了冬天里的军粮。

可以说,大清国的半壁江山里,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劳。

满族人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他们也很喜欢这种食物.这种饮食偏好和当地的环境相结合,便形成了春做豆面悖悖,夏做苏叶悖悖.秋冬做粘糕悖悖的习俗。

寒冬将至,东北人也没有什么特别好吃的食物用来“猫冬’,各家的家庭主妇都在想办法。

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把大黄米磨成面,包上豆馅,上屉燕熟,然后冻起来,可以随时热了吃。

好吃、方便、便宜、又能放,于是大家争先效仿,渐渐就形成了吃粘豆包的独特习俗有的人更创新,用粘豆包西白糖吃。

粘豆包灿黄的色泽,沮软的质感,甜辐的味道,令人倍感亲切。

一进腊月,左邻右舍的东北主妇们便会坐在炕上,热热闹闹地边包豆包,边大声说笑.好一派吉样喜庆!

文章分享结束,东北粘豆包历史和粘豆包面怎么和面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