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所在地形区(黄山地形)
黄山所在地形区
1、山地的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的相互重叠。山地是一个众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别于单一的山或山脉,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地形,高原的总高度有时比山地大,有时相比较小。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是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2、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国的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为南极冰雪高原。高原最本质的特征是︰地势相对高差低而海拔相当高。高原分布甚广地形区,连同所包围的盆地一起,大约共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5%。山地的规模大小也不同,按山的高度分,可分为高山黄山,中山和低山山地。
3、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称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的称为中山,海拔低于1000米的称为低山所在地。按山的成因又可分为褶皱山。褶皱一断层山。
4、侵蚀山等地形区。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地区,按高原面的形态可将高原分几种类型,一种是顶面较平坦的高原,如中国的内蒙古高原,一种是地面起伏较大,顶面仍相当宽广的高原,如中国青藏高原,一种是分割高原,如中国的云贵高原,流水切割较深。顶面仍较宽广。三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5、每上升100米,夏季温度下降0,5~0所在地。冬季约降0。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在山顶和山坡都比较缓和地形,且有秋温高于春温的趋势,在山谷与盆地这两种变化较剧烈,且春温高于秋温。
黄山地形
1、高原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一般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山地,有的地区甚至每升高150米可下降1℃。高原大部分地区空气稀薄。白天地面接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量,近地面层的气温上升迅速。地面散热极快,地面气温急剧下降。
2、又称断块山,指由于断裂构造而造成的块状山岳地形地形区。断层的出现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成组的。成组的断层走向多半是平行排列的所在地,使地壳断裂成块,产生阶梯构造地形,或者形成地垒或地堑。最初形成的断层山具有完整的断层面及明显的断层线。
3、断层山山坡陡峻。与相邻盆地之间没有过渡的缓冲地带,常常急转直下。后来不断遭受侵蚀黄山,原始断层面受到破坏。
4、并形成山前断层三角面山地。断层山大多成群分布有时单独存在,其分布受断层排列方向的控制。地壳上升区,地面遭长期外力剥蚀和侵蚀作用而成的山地。有的是构造山或高原经外力作用塑造而成所在地。
5、也有经外力作用不断冲刷地形区,坚硬岩层残留下来而成的蚀余山。多分布于上升的古陆地区和地台区。由褶皱岩层构成的山岳地形。这种地形分布广泛。